于敏、胡仁宇、胡思得:十年,我们时刻怀念

访问:  发布时间:2014-6-3

于敏、胡仁宇、胡思得:十年,我们时刻怀念

(刊于1996年7月22日《光明日报》)

  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核总九院)的老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十年来,他那无私奉献,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崇高形象,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至诚团结、豁达谦虚的风度时刻萦绕在我们心中。这十年来,他生前亲自注入巨大心血的几项重大技术关键,正按着预定的目标实现了突破和发展,并已在为我国国防建设服务。他生前那深谋远虑的建议,被中央和上级领导所采纳,正在按计划顺利实施,并不断取得圆满成功。中物院内,在邓稼先精神的鼓舞下,一大批年青的科技工作者,正在他为之奋斗过的事业中茁壮成长,沿着他的足迹在攀登新的胜利高峰。

于敏、胡仁宇、胡思得:十年,我们时刻怀念

  十年前,已身患重病的稼先以他特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深厚的业务功底,对核大国当时的发展水平和军控动向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核大国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较为完美的水平,因此就有可能为了政治上需要,改变它们先前坚持的主张,作出目的在于限制别人发展维持其优势地位的决策。核大国这种可能的举动,对他们自己已不会有什么重要影响,而对于正处在十分关键发展阶段的我国,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十年之前,我们的事业正处于十分关键、十分敏感的发展阶段,如果一旦受到干扰和迟滞,那怕是丝毫的犹豫和动摇,就会丧失时机,产生稼先指出的“多年努力,将功一亏”的严重后果,将对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严峻的形势,使稼先感到万分焦急,他决心在有生之日,要把这些判断告诉领导。他不管重病在身,亲自组织研究讨论,起草给上级领导的报告,申述他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份报告中,他客观地分析了各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军控谈判的动态,分析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性建议以及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主要目标,并且非常详细列出为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这是一份凝聚着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心血和爱国热情,又是十分客观、科学的建议书。上报之后,立即得到中央和上级领导的赞同,并及时采取果断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稼先去世后,他的继任者都是按着这份建议书的精神在贯彻、执行,并且化成了全院职工的意志和行动。十年来的形势变化,完全证实了稼先预见的正确性,每当我们在既定目标下,越过核大国布下的障碍,夺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无不从心底里钦佩稼先的卓越远见。

  使人们永远不会忘怀的是在起草这份重要报告时,稼先已经知道癌症恶魔缠身,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他决心争分夺秒来完成这一任务。那些日子,他几乎是和生命在赛跑,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超人的顽强意志在病榻上思索、工作。他忍着化疗带来的痛苦,艰难地一字一句对报告作推敲、修改;他抢在大手术之前,还满满的写了二页纸,提出报告的内容还要作哪些调整,关照报告最后如何润色,如何签署,报告应提送哪里等等。

  当他用战兢兢的手最终在报告上签上他的名字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和微笑。他完成了饱含他满腔心血的生命绝唱,完成了他为党和人民作出的最后贡献。

  稼先对于我院的研究领域向新的高科技方向开拓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是我国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处于形成的前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处于发展前沿的高科技,对今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稼先和他的同事,领会中央和科工委领导对九院的期望,深感九院必须尽快从原来单一的从事国防尖端研制任务向高新科技领域拓宽,也要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手段,为研制先进常规武器作出贡献。在院内研讨这件事时,稼先一再强调九院一定要集中精力抓几件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能起较大作用的事。指出这既是九院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也是九院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九院科技队伍素质的需要。在确定了院里今后在高科技和先进常规武器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之后,稼先亲自点将,抽调得力人员主抓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且迅速组织队伍,开展工作。

  十年来,我院已成为863计划中两个主题的依托单位,与中科院和有关高校合作,在这些主题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果。在X光激光研究中,我院和上海光机所合作,利用神光1装置实现了类氖锗四靶串接加行波放大技术,使增益长度积达到17,属当时国际领先的水平;自由电子激光技术方面,利用我院自制的曙光一号加速器,得到输出功率为140Mw,达到亚洲的最好水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尤其是靶物理和总体研究,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研制先进常规武器方面,我们发扬在研制核武器时形成的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的科研传统,充分发挥数值模拟、实验条件和设计能力的优势,积极开展起点高、难度大的先进常规武器的研制,改进和提高在役武器的性能。取得的成果,受到使用部门的赞许,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我们回顾这些新开拓的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时,总是感激不尽稼先,他在世时的高瞻远瞩和精心的运筹策划,为今天的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于敏、胡仁宇、胡思得:十年,我们时刻怀念

  稼先逝世后,他的夫人许鹿希先生将稼先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金,全部捐献给院里,并且设立了“邓稼先青年科技奖”,旨在鼓励我院的青年人学习稼先的崇高品质,为我院事业多作贡献。当时这笔奖金数额很小,但它在青年科技人员心目中却是一份神圣的殊荣。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热血丰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记者向正在工作现场忙碌的一位获奖的年青人提问对获奖有何感想,年青人回答说感到非常光荣、珍贵和自豪。记者又问奖金是多少?这位获奖者爽朗地回答:“400元”。数额之低,显然使记者吃惊。我们从报纸上获悉,这个镜头也使许多观众受到感动。这就是在邓稼先精神培育下,新一代正在从事国防科技事业年青人向国人展示的风采。

  1994年,邓稼先荣获“求是”奖100万元人民币。许鹿希先生又捐巨款设立“九院邓稼先科技奖励基金”,重奖在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勇攀高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九院科技人员。这给广大职工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把稼先的名字永远和我院新创的辉煌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十年来,我院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在,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的艰巨任务。稼先的精神常在,它将时刻激励九院人在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加辉煌的胜利。

 

  【注】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

  胡仁宇,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院高级科学顾问。

  胡思得,核武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院高级科学顾问。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