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主会场特邀报告】能源革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来源:院科技委  访问: 时间:2015/1/15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

  报告摘要

    1、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同时,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未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呼唤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这个转变的基础是新的能源革命;2、对中国环境容量和气候容量的宏观定量分析表明,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革命;3、目前和今后几十年间,化石能源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还不是治本的能源革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对缓解环境和气候问题会作出贡献,但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最多可提高到百分之十几,所以“页岩气革命”或“页岩气时代”的口号在中国并不恰当;4、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阶段,经过一个多元结构阶段,转变到非化石能源为主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将共同为此作出贡献;5、可再生能源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经济性)的提高有赖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地球的支柱能源;6、中国乃至世界核能的发展虽受到福岛事故的影响,但人类不可能弃核,安全、稳步、规模发展核电是中国的理性选择,从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过程,核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成为未来地球的另一个能源支柱;7、中国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大力节能、并转变能源的供需模式,由“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转变为“由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8、应对全球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能源革命是可持续未来的基础,国际合作空间广阔,人类解决全球变化问题的出路只能是合作共赢。

  作者简介

  杜祥琬,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科协荣委。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主持研究了“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现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参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排的科学论证,主持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现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作为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参加了多次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

作者简介:

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科协荣委。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使我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