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青 |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 |
【作者简介】 林海青(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入选者、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于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分校物理系,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于2002年1月起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2003年-202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8年1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9年8月至今任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受邀在多个学术研究单位,包括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台湾理论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大学担任访问科学家、访问教授,GondonGodfreyFellow和中科院海外咨询专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强关联系统,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变,以及多体系统的数值方法等。已在NatPhys,PRL,PRB等顶级国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学术成果被引用3000多次,并多次在科技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作为项目负责人共承担过13项香港研资局等项目,作为项目协作人共承担过3项香港研资局等项目。林教授现为InternationalJournalofModernPhysicsC执行编辑(亚洲地区)、CommunicationinComputationalPhysics副编辑、TheFrontiersofPhysicsinChina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编委、《物理》编委、中科院海外咨询专家,他还是APSFellow。 Since the first discove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1911, it has been an endless search for superconductors with high transition temperature. Various mechanisms and techniques were proposed, yet 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to scientists to find room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a few examples to illustrate difficulties in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A cooperative effort between physicists and mathematicians is called for. | |
作者简介: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强关联系统,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变,以及多体系统的数值方法等。已在NatPhys,PRL,PRB等顶级国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学术成果被引用3000多次,并多次在科技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作为项目负责人共承担过13项香港研资局等项目,作为项目协作人共承担过3项香港研资局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