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物院曙光视点公众号 时间:2025-10-23 访问数: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有力践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动科研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由中物院科研技术部、研究生院主办的“中物院首届物理学科学术交流会”于2025年10月14至17日在四川绵阳顺利举行。

图1. 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现场
1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顺利举行。来自院内外的专家、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物理学前沿进展与学科未来发展。中物院党委书记莫则尧、中物院副院长黄明、北京大学高原宁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院士,中物院罗民兴院士、吴强院士、黄辉院士、孙昌璞院士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吴强院士主持。

图2. 吴强院士主持开幕式
在大会开幕式上,莫则尧发表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物院发展的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现代化强军使命,我院事业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必须在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打造科技高地与人才高地。科研体系要形成“正向设计-逆向溯源”相结合的敏捷迭代机制,以更高效率支撑装备战斗力生成与创新响应。他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三个维度”的全面提升:一是纵向贯通,打通装备、工程、技术、科学四个层次,形成系统联动;二是横向交叉,加强学科协同与融合创新;三是深向赋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手段赋能科学研究,实现“AI for Science”的新突破。

图3. 莫则尧致辞
开幕式上,孙昌璞院士作题为“‘三次量子化’:宏观量子能级及其相干量子叠加态”的报告,对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了精彩解读,为大会拉开思想盛宴的序幕。

图4. 孙昌璞院士作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邀请高原宁院士、赵红卫院士、方忠院士分别作“CP破坏:发现与挑战”、“强流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及其应用”、“AI+物质科学: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立意高远,既展现了物理学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又对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与智能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释,具有很强的学术引领性和思想启发性。引发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本环节由罗民兴院士主持。

图5. 罗民兴院士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图6. 高原宁院士作报告

图7. 赵红卫院士作报告

图8. 方忠院士作报告



图9. 大会交流讨论
14日至17日期间,会议设立了四个分会场:第一分会主题为量子物理前沿;第二分会主题为复杂材料与光电技术;第三分会主题为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第四分会主题为强场物理(暨“强场物理中的理论问题”第八届研讨会)。共邀请72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基础物理、材料科学、量子技术、计算方法等多个方向。此外,30位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口头报告,与参会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16日下午举行的墙报交流环节,集中展示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展现出青年科研力量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潜能。





图10. 部分分会报告及墙报交流现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物理学科交流与发展搭建了高水平平台,是推动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科技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11. 大会合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0年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 邮编:621900 [蜀ICP备11018116号-1]
注意:严禁在本互联网非密平台处理、传输国家秘密。
下载flash播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