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转移

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文章来源: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时间:2011-10-28

 共1页  1 


  一、中心简介

  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512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组建,依托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担单位-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成员单位有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中物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四川久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四千多亩。中心主要从事:核物理与放射化学、应用电子学与电子工程、计算机与计算数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中心于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建期验收,并正式授牌。

  二、专业方向

  根据市场与技术需求,利用依托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基础与优势,中心的研究开发主要在5个领域:

  1)无损检测领域的高性能工业CT技术开发、中子照相技术开发;

  2)工业核监控仪器仪表领域的定量传感器与工业在线质控系统开发、工业用原(燃)料成分(品质)在线快速分析装置开发、出入口辐射监控通道开发、工业用中子发生器开发;

  3)辐射加工领域的以电子加速器为辐照加工射线源的产品开发;

  4)材料改性领域的以中子束为注入源的材料改性开发;

  5)其它领域的车载式放射性废液处理装置开发,核设施退役工程技术开发。

  三、学科带头人

  王洋、彭述明、雷家荣、庹先国、刘 荣、郝樊华、张 东、唐 彬、陈 波、安 力、牟云峰、储诚胜、赵 军、向伟、金大志、肖坤祥、艾军、梅林、梁川、史桂娟、邓 君、樊惠隆、夏中均、左扬、陈勇、裴冬、段金龙、黎  明、陈  浩、王 远、甘孔银、杨兴繁

  四、专家委员会

  曹学军、曹煜中、赵宇亮、王乃彦、赵华、沈星海、姜胜耀、吴宜灿、陈迪、巨新、安竹、傅依备、胡仁宇、胡思得、汪小琳、张传飞、孙颖、陈涵德、陈殿华

  五、中心业绩

  中心一直注重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向外扩散辐射,并努力把中心建成行业科技成果的集散地和辐射源。通过与高校、企业联合开发、联合研究,向科研机构、企业输出技术与产品、制订相关标准、推出标准物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让、转化和辐射工作,带动力了多个行业的技术发展。

  1.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推动技术发展与扩散

  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开展了16项研究项目,其中9个项目产品投入了产业化生产,有三个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 与天津大学联合开展研发废水处理中的膜工艺与膜研制;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中子材料改性的先进辐照工艺研究,这些活动既完成了中心的计划内项目,又带动我国在核测控仪器研发、放射性废水处理关键材料研制、反应堆中子材料改性工艺技术方面高水平的技术成果的产生和辐射。

  2.承担国家、地方、企业委托的研究开发项目,向工业行业辐射、扩散行业共性技术

  中心承担国家、地方、企业委托的研究开发项目约40多项(列于附表三、附表四),其中部分项目涉及石油勘探、实体安全保障等领域,属于所需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关键成套设备。防范爆炸袭击用伴随粒子中子管/中子发生器,高产额长寿命中子管/中子发生器,双探测器碳氧比能谱测井仪等,通过中心的高端装备(产品)工程化研发,不仅推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为带动我国石油勘探、开采和安保行业的产品升级,为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发挥了作用。

  3.向企业输出技术与产品,带动企业技术进步

  中心已向40多家相关的企业进行技术辐射、技术服务,带动了这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身发展,推动了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心将技术与装备首先向技改先导企业辐射,通过先导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再向行业内推广。

  4.共性技术突破,带动行业技术发展

  在推进行业技术发展方面,中心利用依托单位及其成员单位的长期技术积淀与资源优势,或独立承担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自主开发项目,完成了一批难度大、技术水平高、对行业技术水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科技成果,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得到新的突破,使行业领先地位得到继续保持。

  5.建立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技术发展

  中心将服务行业,促进行业技术发展作为己任,并为此开展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心承担的全军、行业和地方电离辐射计量器具的周检、强检和抽检,仅2008年就达千余台次。

  6.推出计量标准装置与计量标准物,应用于相关领域与行业

  近三年来,中心推出了多项放射性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标准物,并直接或间接为多家使用单位进行了核技术产品器具鉴定、量值传递。

  7.带动了多个行业技术发展

  在汽(水)轮机及辅机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及其专用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及修理业、重型机械和精密机械制造等行业中,中心开发的高性能工业CT技术与装置,掌握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可灵敏检测出大型部件中μm量级的微裂纹,已广泛应用于以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行业代表的单位,成为这些行业的产品制造、质量控制、成品检验的必备工艺手段,对行业技术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

  六、具备的技术能力

  中心已形成了国内一流的核技术研发软硬件平台、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化开发能力、反映了我国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技术水平和能力。

  工程技术研究研发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无损检测领域

  具备开展高能CT、显微CTDR/CT成像 等利用X射线开展数字成像研究开发的技术能力。

  具备利用放射源等射线技术开展PGNAA、中子背散射等无损检测研究和检测设备开发研究技术能力。

  具备不同场合用于放射性物质和核材料检测装备研制和溯源的技术能力。

  2.工业核监控仪器仪表领域

  具备研制小型中子发生器、电子加速器、工业仪器仪表及科研用放射源、医用同位素及其他放射性制品(如示踪剂)等各种射线源的技术能力。

  经过多年努力,在科技反恐领域具备利用γ射线和中子束为探针的防范爆炸物安检装备及违禁物品检测设备研制的技术能力。

  具备开发各种剂量率检测仪、谱仪、便携式检测设备等各种核仪器仪表的技术能力。

  具备利用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开发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品质因素在线分析与控制的技术能力。

  3.辐射加工领域

  具备开展多种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辐射改性和辐射加工研究技术能力,具备半导体元器件、多种功能材料的抗辐射性能考核能力。

  具备较强的辐射屏蔽材料研制能力、辐射屏

  4.材料改性领域

  具备利用反应堆、大型射线装置所产生的中子和伽玛射线开展大型辐照实验、材料改性与加工、中子照相与微量痕量元素分析、中子散射微结构分析等无损检测方面的技术能力。

  5.核工程领域

  具备开展各种环境及工作场所放射性污染检测与处理的技术能力,具备辐射安全与辐射环境评价的技术能力,具备放射性废物的减容和处理的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