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散裂中子源与材料和凝聚态物理研究

来源:科技部  访问: 时间:2012/12/14 [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王鼎盛,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磁性物理理论、表面物理理论、晶体光学性质的理论计算、计算物理理论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2005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刊物“ChinesePhysicsLetters”副主编;中国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报告摘要】

  由于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以及具有非破坏性,使得中子散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之一,是多学科研究中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运动的强有力手段,已广泛地应用到物理、材料、以及化学、生物、地质、能源等众多研究领域。

  中子散射与现在已广泛应用的同步辐射互补,又具有独特的性质,表现在:⑴散射过程对应着宽泛的波长范围:从零点几埃到亚微米范围内连续可调。是度量原子、分子和原子分子团簇间距离从埃到纳米范围内的凝聚态物质微观结构最适合的标尺;⑵有合适的能量覆盖:热中子的能量从微电子伏到电子伏,与凝聚态物质中的大部分动态过程的能量相当,适合研究物质中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⑶能精确确定轻原子的位置;⑷能区分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变化可以极大地影响其对中子的散射。⑸存在磁散射,是研究磁性微观对称性和磁矩运动最直接的工具;⑹高动量转移(Q值)的散射强度明显:有利于研究物质中原子周围局部的细微变化和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⑺具有高穿透性:对工业上常用的钢铁和铝的穿透深度分别为约7mm和65mm;⑻拥有非破坏性:应用热中子散射,不破坏生物样品的活性,特别适用于研究生物活性体系。

  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利用中子散射研究一些重要科学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晶体和薄膜的磁结构,笼形水合物中储存的氢的结构和变化,氧化物中的锂离子输运,金属断裂的应力,高温超导体中的声子谱和磁激发,高分子流体的非线性响应等等。说明中子散射研究在信息,能源,及其它与国家科技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