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9月生。1964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时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Titular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顾问,以及其他5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委员或顾问。
【报告摘要】
放射化学诞生于上世纪初。正由于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贡献,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从而开创了核科学时代的到来。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发展已经为国家安全、社会和经济进步、能源生产、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在基础科学方面将元素周期表扩展了近三分之一,提出了锕系理论等。全世界现有能源的六分之一来自核能,全球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都设有核医学科.
然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国际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美国的三哩岛事故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加剧了这种趋势。更由于某些媒体和和文艺作品对放射性危险性的不恰当的夸大渲染,导致广大公众和青年学生畏惧一切与核有关的研究活动,而其中放射化学受害最深。放射化学科研和教育态势已多年持续下降,这种滞后状态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的国家安全、核电建设、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放射化学的这种非理性和非科学的下降趋势已引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和欧洲等国际和地区性学术组织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加强放射化学教学和应用的呼声正在逐渐高涨。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2年召开了专家会,讨论了如何加强放射化学的行动计划;同年,欧洲科学家起草了一份有关报告,已征集了数百位著名学者的签名;美国一批资深科学家已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50页的建议书,提出了各种建议,以促进放射化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该建议书着重指出,由于放射化学的敏感性,美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不能依靠引进国外力量来满足的。我国的有关部门也正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放射化学的发展.
放射化学的特点表明,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和不可取代的核方法,而且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前沿科学,放射化学的三大推动力是国家需求,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它不仅蕴含着大量既有重要科学意义、又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而且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本文将有选择地介绍放射化学近年的主要进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科学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元素和新核素、核能化学、放射性药物化学、放射分析化学、环境放射化学、放射化学与多学科融合等。